我們說從凡夫到佛: 從不覺到始覺、從開始覺悟到分證覺、 從分證覺最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。 你看這一條路,我們在修道,修道這個「道」, 大家都知道道路道路,一條路往哪個方向走, 我們現在向佛學習就是在走一條「覺悟之道」。
所以過去是不覺啊!什麼叫不覺啊? 做錯了事情,不知道自己做錯了, 說錯了話傷人了,不知道自己傷人了,對不對? 開始懂得這念心之後,有一點後知後覺了。 什麼叫後知後覺啊~慢半拍。 就是做錯了之後知道,唉唷我怎麼這樣呢?! 糊里糊塗,這個東西帶出去了, 帶出去了然後回到家的時候發現, 唉唷我怎麼東西忘了沒帶回來!
你至少知道喔。 有的人東西丟了,都不知道自己東西丟了,有沒有啊? 眼鏡落了,沒用眼鏡的時候一直覺得眼鏡好像還掛在自己鼻子上, 不然就是掛在包包裡,完全不知道; 回到家了以後,等到要用的時候,不見了, 怎麼東找西找都找不到。
這叫做什麼?這叫做不覺,是不是不覺的眾生啊! 雖然說不覺,你是不是覺性喪失了呢?不是。 不是它消滅了,不是它消失了,它始終都存在。 只是這一個覺的層次, 就好像我們人啊你在睡覺的時候, 人躺在這個地方,發生什麼事情你知不知道啊?不知道啊。 可是你人是不是還在這啊?覺性是不是還在啊?也還在。 只是這時候它就很昏昧。 所以佛法當中,為什麼我們說無明這兩個字啊?
「明」-本來我們這念心、這個覺性,它就是清淨光明的。
等到我們成就佛道的時候,要知道這一念心就是大放光明。 那現在我們眾生境界就是都在無明的狀態, 那這個無明就差很多囉!什麼叫做差很多呢? 就好像現在電燈是不是有段數的啊? 微弱、中亮、大亮。
我們這一個心也是一樣,無明煩惱重的眾生, 這一個心啊始終就是一片黑暗什麼都看不清楚, 煩煩惱惱習氣很重,貪瞋癡很重,看什麼都不順眼。 人道的眾生,這樣子的眾生啊時時刻刻在受苦, 再接下來時時刻刻都在造業,為什麼? 他不知道怎麼樣解決這種苦惱。 所以心當中無明煩惱已經這麼重了,又找不到一條路, 所以始終就在滾雪球,滾什麼雪球啊? 滾貪瞋癡的球,越滾越大,沒有出路。 所以佛法,我們說覺悟之道,這個覺性想要現前, 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修行,朝哪個方向修啊?
佛法上講: 勤修「戒、定、慧」, 熄滅「貪、瞋、癡」, 就是這一個方向。